查看原文
其他

一场阔别36年的重逢丨西迁老专家林琦教授回校

不忘初心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2-08


青山隐隐  江水迢迢

 归来忆年韶

时值重医附一院心内科建科40周年

暨第八届西南心血管慢病论坛召开之际

94岁高龄的心内科奠基人林琦教授

不远万里,从美国回到了

她魂牵梦萦的重医

只为再看一看曾挥洒青春与热血的地方


10月19日,林琦教授出席重医附一院心血管内科建科40周年暨第八届西南心血管慢病论坛并讲话


60年前,林琦第一次踏上重庆这片土地

召唤她的,是炽热的家国情怀

亦是绵长的深情爱意


1949年

林琦与我国神经外科创始人朱祯卿结为连理

1958年,朱祯卿西迁重庆

次年3月,林琦追随着爱人的脚步

溯江而上,踏上了建设重医的征途


1949年,林琦与朱祯卿结婚照


此后二十余年

夫妻两人在各自的专业领域

为重医的发展、为中国的医学事业

作出巨大贡献


1962年,林琦、朱祯卿一家人在重医附一院第一阶梯教室前合影


1962年春天,林琦出席全国青年大会并向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介绍重医教学实践基地不足的情况推动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划转成为重医附二院1962年8月,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正式划归重庆医学院管理


六十年代的重医附二院门诊大楼。


在重医附一院工作期间

林琦先后担任大内科副主任、主任

组建心血管内科、攻克克山病

推动专业细化

以前瞻性的眼光

推动了心血管内科的改革和发展


1972年,四川省克山病科研学习班留影(前排左五为林琦)

1983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会座谈会,林琦(后排右二)接待外宾

1983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会委员在成都合影(第二排右三为林琦)


作为中国神经外科创始人之一

朱祯卿来到重医后

开办脑外科进修班、开展脑动脉显微手术

开创了重庆及西南地区神经外科事业

凭借精湛的医术

成为重庆人口中神奇的“朱脑壳”


1963年,朱祯卿(第一排右三)在广州参加第一届全国神经外科专业会议

七十年代,朱祯卿在附一院神经外科示教室

1977年,朱祯卿(左二)和青年医生左焕琮(左一)、唐文渊(左三)一起分析手术后病人的脑血管造影


198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

提前终止了林琦与朱祯卿

在重医的工作生涯

远在美国读书的女儿在车祸中受伤

夫妻二人远渡重洋

用平生所学医学知识悉心照顾女儿


林琦、朱祯卿和女儿朱以林

八十年代以后,朱祯卿在美国贝勒医学院担任神经外科教授,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女儿,直到2003年退休。2018年4月11日,朱祯卿教授在美国明州圣保罗市逝世,享年99岁。


故人青丝别,归来发如霜

这一别,就是36年

36年

是一代人的光阴流转

是年轮里的沧桑变化

亦是不曾消减的惦念与牵挂


10月14日,刚回到重庆的林琦教授接受学校“西迁口述历史访谈”专项采访,讲述西迁创业故


所爱隔山海,所思在远方

跨越一万多公里的距离

如今再次踏上这片深爱的土地

重拾那段西迁创业的记忆


10月15日,林琦教授在儿子朱伟星(左一)、朱伟曦(左二)及西迁专家郁解非教授之子郁盛(右一)的陪同下参观心内科


岁月无声、青史有痕

时间记得她走过的道路和付出的心血

曾经的同事、学生纷纷赶来

只为一表心中那份深藏多年的敬意与感激


林琦教授与部分西迁老专家、附一院院领导、同事、学生等聚会。

前排从左至右:朱伟星、马映雪、程学英、张永芳、王福荣、黄宗干、林琦、郑惠连、倪济苍、张春娟、徐方、孙黛珍、朱伟曦

后排从左至右:肖明朝、王贤普、陈阿妍、叶依里、王建华、吕富荣、王丕龙、许平、陈曼丽、邵大保、叶之美、陈佩君、陈宏础

朱祯卿教授70年代治疗的一位患者的家属专程赶来拜望林琦,全程帮忙推轮椅


再看一看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吧

尽管那里已变了模样

现代化的设备紧跟时代的步伐

年轻的医生已成为新生的力量

院史长廊镌刻着开创者的辉煌

但重医人不会忘记

是昔日的汗水铸就了今日的荣光


林琦教授在心血管内科与年轻医生合影

林琦教授参观附一院院史长廊


再见一见曾经朝夕相处的战友吧

尽管鬓发各已苍

相逢握手一大笑,故人风物两依然

曾一起奋战的日日夜夜

曾携手共进的点点滴滴

在相视的一刹,化作心头的暖流


林琦拜访99岁的著名肺科专家王鸣岐教授


1958年前后

王鸣岐和林琦从上医西迁参加重医建设

36年后的再聚

两人已是鲐背之年

久别重逢的握手

握住的是深深的情谊


拜访结束时,林琦与王鸣岐两人紧握双手道别


再走一走曾经走过的路吧

尽管路上的风景已不同

繁盛的榕树见证着学校的变迁

开拓者碑记录着创业者的功勋

校史陈列室诉说着西迁的故事

光影斑驳中两个身影在重叠

那是青春与鲐背老人的对话

那是一代与一代的传承


田杰副校长代表学校看望林琦教授


每一滴汗水都不会被辜负
每一份付出都值得被铭记
副校长田杰代表学校
感谢林琦等老一辈专家们
为重医的创建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西迁前辈们筚路蓝缕开创的重医基业
后辈重医人将永远坚守

在老榕树下,西迁老专家、老年科教授马映雪带着珍藏的相册与林琦教授细数从前的故事

在开拓者碑前,林琦教授向重医学子讲述西迁故事

林琦教授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小剂量氯霉素治疗伤寒及副伤寒的探讨》(《中华内科杂志》1953年第四期第一篇)。在林琦返校之际,学校将论文复制件赠与林琦教授留念。

林琦教授、马映雪教授参观校史陈列馆


相聚短暂,离别匆匆

带着对重医的眷念与不舍

留下对重医的冀望与祝福

10月19日晚,林琦返回了大洋彼岸

但那颗赤诚的心将永远与重医相连


林琦教授在钱惪雕像前与学生们合影


回望西迁

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已然渐行渐远

但西迁前辈们

却永远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

他们用热血铸就的西迁精神

必将鼓舞着

更多有开拓和奉献精神的重医人

为重医的发展砥砺奋进

为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踵事增华!



本文部分老照片由林琦教授提供

文字:宗华月

摄影:陈朝琴、周钰浩、张清福

排版:钟志


往期热点


聚四方才俊  谋内涵发展丨重庆医科大学2019年青年学者论坛第二轮通知

跟着歌声动起来!重医#医生们推出防血栓之歌#

重医人物丨冯磊:让教学成为一件有趣的事

祝福祖国!重医人献礼70华诞MV来了 !

听!重医学子用青春告白祖国(视频)

庆祝新中国70华诞!学校举办“礼赞新中国 筑梦新时代”2019年迎新晚会

重医春秋丨身无半亩立医志 心忧天下报国家——记重医附一院首任院长左景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